联系我们
  大会主页    精彩演讲

环境友好型栽培防控病害和营养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

李虹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作物单作和高复种导致土壤退化和病害频发。环境友好型栽培技术可防控病害、促进营养物质多层次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例如香蕉(Musa acuminate Colla)全球包括中国热带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然而,与香蕉单作和高复种相关的土壤退化引起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侵染,由此导致的香蕉枯萎病是全球毁灭性最强、分布最广的植物病害之一。香蕉枯萎病菌土居,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应用田间生态控制和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控香蕉枯萎病的对策。近3年我们开展了海南热区香蕉耕地改良科研和示范活动,利用香蕉和豆科(Fabaceae)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热带苜蓿(Medicago sativa L.)之间作物生态特征和生理功能差别进行环境友好型间作和生态覆盖耕作。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显示间作模式显著提升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区系多样性。与单作对比,间作抑制杂草、保持水土、固氮共享受益香蕉生长,显著减少Fusarium发生病情(P < 0.001)。环境友好型香蕉/豆科间作对香蕉枯萎病效益源于香蕉和豆科两种作物对土居病菌抗逆功能差异和土壤水肥需求互补达到营养物质多层次利用,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多样性增加的相互作用抑制降低了土传真菌危害。豆科固氮秸秆还田改善了土壤环境(pH、有机质),促进了香蕉NPK营养吸收,因此增加香蕉抗逆能力。持续性果类-豆科环境友好型栽培技术具有改良土壤环境、抑制病害和营养物质多层次利用化肥减量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