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大会主页    要闻报道

2017中国(苏州)农业现代化学术讨论会圆满落幕


  农业在中国传承千年,中国人用勤劳的双手养育了无数生命。二十一世纪,科技迅速发展,古老的农业也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作为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出台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扶持。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未来五年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向和实施路径作出了明确安排。互联网+农业、农业航空、农业现代化机械、循环农业、土壤治理等话题被重点关注。

  为了迎合这次农业现代化技术浪潮,由千人智库发起的"2017中国(苏州)农业现代化学术讨论会",大会于2017年3月16日-18日在中国苏州举行。据悉,本次大会由南京绿色科技研究院院长周楚新担任主席,中种公司生命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发松、南京大学生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建龙、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唐晓艳、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教授沈立荣等行业大咖担任演讲嘉宾,农业领域优秀企业及个人代表参与了本次大会。

  3月17日上午,本次大会于苏州雍景山庄盛大开幕,周楚新主席作为代表发言,畅谈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农业。面对政府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战略,与会专家提出了三个问题:生态农业应该怎样建设?农业产业链未来将如何发展?怎样做好绿色农业?针对这三个问题,12位演讲嘉宾在会上作主题报告。中国种子集团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创始人周发松认为中国若想改变农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需要紧紧抓住科技这把钥匙,将生物技术与突破性品种研发放在核心位置,通过科技创新来生产出更具竞争性、产量更高的优质品种。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唐晓艳认同周发松的观点,在发言中唐晓艳指出水稻广三系杂交育种技术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分支,需要国家以及科研人员的重视。

 

  “农业信息化与智慧农资”则在18日的会议议程里作为重点讨论,面对这一话题,参会专家踊跃发言。王正祥教授认为做智慧农资需要推动现代农副产品加工技术革新,只有新的技术创新才能推动农业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王教授认为利用好酶促反应是其中的重点。随后李建龙,范彬,杜尚丰,李虹,肖宏儒等专家上台从5S高兴技术、温室生产控制、果蔬菜生产收获技术等角度进行分析。现场问答环节与会专家们还就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新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怎样推动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可循环生态农业。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受到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制约。本次大会旨在为农业现代化出谋划策,攻克农业领域的发展难题,鼓励更多新型研发机构及企业牵手合作,持续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注入活力。(来源:千人智库)